身价高达4000亿的商业大佬、科技界的先知埃隆·马斯克,再次用惊人的言辞引起国际热议。他直言不讳地说:要是日本一直如此发展,终究会在国际舞台上淡出人们的视线!
他把日本的人口问题和AI的快速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,揭示了一个先进国家遇到的前所未有的生存难题——不是打仗,也不是天灾,而是逐渐出现的“人口流失”问题。
人口崩溃——比经济衰退更致命的“慢性自杀”
根据日本总务省2025年1月1日的数据,日本的总人口大约是1.2065亿,比去年同期少了90.8万,这一降幅达到了自1968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。
马斯克曾预测,到2025年,日本的人口可能会减少将近100万,平均每天大概会有4000人“消失”掉。
从人口的角度看,新生儿不断减少,已经跌破80万这个关口,而死亡的人数却高达140万,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变得更加显著。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,正稳步地左右着日本的未来走向。
人口的减少给日本的社会基础设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,很多乡镇和偏远地区的学校因为学生太少不得不关门,妇产科医院也纷纷转变成了养老院。
比如说,在一些偏远地方,曾经繁华的小镇慢慢变成了“鬼城”,人口大幅外走,基础设施也变得废弃不用。
在服务这些行业和制造这些行业,劳动力缺口越发严重,便利店和工厂都遇上了招工难的问题,不得已只能靠外来劳工或者自动化设备来维持正常运作。
这不仅让企业的支出多了不少,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日本经济的后腿。
日本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也不想要孩子,背后其实是深厚的社会和经济原因。工作压力大得惊人,导致“过劳死”这样的悲剧时有发生,让不少年轻人对结婚和生孩子心生畏惧。
养孩子的花费实在太高,再加上对未来的不明朗,许多年轻人没有动力去生育。据调查显示,在20到39岁的未婚群体中,大约有40%的人表示“不愿因为结婚而失去个人时间和自由”。
“躺平”这个文化,从当初的小众亚文化慢慢变成了大家都认可的主流心态。其实,在一些发达国家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,不过在日本就特别明显、尤其引人注意。
马斯克说,日本人口减少的趋势“没得避免”,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半个世纪前开始就有了,尽管政府推了不少政策,但效果嘛,也就那样。
和全世界的国家比起来,韩国和意大利也遇到差不多的人口难题。意大利的常住人口,从2018年的6014.87万,跌到了2023年的5899.35万。
韩国在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滑出了负增长的段子,人口这个事儿也是背后推波助澜的因素之一。日本的人口危机不仅对它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,还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——人口崩溃可不是闹着玩的,可能会对全球的经济格局和政治平衡带来潜在的大变局。
AI与机器人的崛起——救世主还是终结者?
马斯克猜测,未来全球人形机器人的总数可能会冲上300亿到500亿台,简直是人类的三到五倍,规模之宏大真叫人震惊。
他在沙特-美国投资论坛上讲,特斯拉的Optimus项目打算在2026年制造5万到10万台人形机器人,到了2030年则想产100万台。
在人形机器人方面,技术上有了挺大的飞跃。特斯拉的Optimus配备了22自由度的机械手,能搞定像精细装配这样比较复杂的事情。
在实际用处上,工业生产线上,Optimus可以在特斯拉工厂帮忙搬运活,即能提速还省力;而在物流分拣方面,京东“亚洲一号”无人仓用机器人搞定自动分拣,效率明显提升。
在医疗领域,浙江大学的病理AI诊断技术已经有了些成效,还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机器人开始帮忙养老和育儿。
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的机器人运动表现也明显提高,显示出它在更多行业应用的潜力。
马斯克觉得,AI的发展有可能引领一个“普遍高收入”时代,因为它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,带来各种丰富的商品和服务。
据德银的报告说,特斯拉厂里用Optimus替掉20%的工人,每年能省下5.09亿美元的开支。
不仅在制造业这些老一辙的行业里,AI开始取代不少工作,在收入偏高的领域,比如医疗和法律,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。有些常见的医疗诊断和法律事务,可能会被AI变成“免费公共服务”一样的存在。
马斯克在All-In播客里提醒说,AI可能有20%的概率会威胁到人类的存亡。说到人形机器人,也不是没有潜在的隐患,比如算法偏差啥的,可能会造成贷款审核啥的出现歧视。比方说,有个金融机构用AI做风控,其结果让中小企业的贷款通过率一下子下降了30%。
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,机器人造成伤害的责任还没有明确划分,数据隐私被滥用的事情也经常遇到。这些伦理上的担忧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应对,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。
文明十字路口——日本的困境与全球的抉择
日本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可是走在前列啊,像本田、软银这些公司出品的机器人技术水平都挺高的。不过呢,日本的人工智能普及率就没那么高了,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,甚至还不到美国的一半。
不少于60%的日本企业对AI制定了“禁止条款”,不是鼓励它的发展。这种偏保守的企业文化,让日本在AI应用方面比其他国家还要落后一些。
和特斯拉的Optimus比起来,日本本土的机器人用在实际场景里就显得挺有限的,产业化推广也没那么顺利。这和日本科技强大的感觉,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差距。
中国为了应对人口和科技这些方面的挑战,采取了挺积极的措施。在人口方面,推行三孩政策,鼓励大家多生点,保持人口结构的平衡。而在AI方面,教育部打算到2030年前,把人工智能的课程普及到全国的中小学,让更多学生从小接触这块。
北京、上海等地都成立了上千亿的基金,目的是希望打造500亿元的产业规模。北京的中小学已经开始设立AI相关课程,青岛的幼儿园也用AI技术来传承非遗文化,靠这些举措,中国在推动人口与AI发展方面,力求实现平衡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。
要是这种趋势一直延续下去,可能会对人类的繁衍以及社会架构带来很深远的变化。马斯克的提醒可不是孤零零的话,他其实是在发出一个关于全球文明转型的强烈警示。
日本的人口难题和AI技术的兴起乍看像是两条毫不相干的线,实际上它们却交织出一场关于人类生存价值的深刻反思:虽然科技能补充劳动力的不足,但却无法替代社会精神的 core。
当300忆机器人在世界各地奔忙的时候,或许我们会迎来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“黄金年代”,不过要是人类连生育的热情都消失了,那么这样的时代到底为了谁而存在呢?
十大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